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整併何辜?「反對藝術大學併入一般大學」連署之我見


    倪再沁    
      學生傳來邀請參加「反對藝術大學併入一般大學/藝術文化做為祭品」的連署訊息,看了看這個頗為憤慨的聲明 — 這是個大家樂於連署的時代— 問學生有沒有參與連署?他們回答「當然有!」,再問為什麼支持?「教育部迫害藝術呀!」
針對連署書上的陳述,我想還有些可待商榷的地方。在此略抒己見,供大家參考。
一、                濫設大學的確有錯,但其解套方式不必然是整併大學,因為好幾年前已經提出整併台大和國北師、台師大和台科大清大和竹師、中興和中師等等議案,當時並非是老校併新校,教育部著眼於學科互補「提高競爭力」的思考早就已經很清楚的表達了。而濫設大學沒有解套之必要,因為會倒的是新設且無競爭力的私校,教育部該鼓勵私校合併以解套,但教育部無權介入私校校政,在可見的未來,被自然淘汰的私校數量增加就是解套之時了。
二、                藝術的確是無法量化之學問,的確需要自由的心靈,而培育自由的心靈需要獨特的環境—自由獨立與自主。我認為文學、歷史、哲學、語言等人文學科也都無法量化;視傳、設計、景觀……等亦然,而自由、獨立與自主不僅上述學科需要,任何學科想要走向卓越都應該在這樣的環境中滋長,應非藝術所獨有。
三、                「藝術大學納入綜合性大學將會造成根本性衝突而傷害彼此……藝術也將成為國家錯誤政策之祭品。」其實,每個不同的學門綁在一起都會產生衝突,例如科學要求精確而藝術不然,藝術最好還要逸出常軌與眾不同。但將跨領域學科放在一起不見得會彼此傷害,敝系(美術系)就多次邀請社會學院高承恕教授、管理學院的余佩珊教授等來偕同授課,學生們的反應就非常好。分科越來越細是上個世紀的潮流,如以精密微細為能事的日本當然能成為工業大國;但這個世紀是網路時代,統合與超聯結日益重要,許多企業正朝此方向前進,所以能超越日本,使日本失去領先地位。
四、                全世界液晶電視的先驅夏普(Sharp),擁有最新、最大、最完整的工廠和領先同業一截的先進技術,但這兩、三年卻賠錢賠到差點掛掉,為什麼?因為整合聯結的能力太差,從產品上市時機、價格、定位、消費者心理、行銷策略……都不夠“優”,以致科技龍頭的夏普還差一點要靠郭台銘入股來解圍,鴻海救夏普,誰想得到會有這種結果?另舉面板OLED技術,當年只有三星和友達在發展,台灣曾經是最領先的,可惜友達市場評估錯誤,轉向太陽能放掉OLED,加上時機不對、規模不夠大(與三星相比),無法在陷入太陽能競爭的陷阱中快速應變,三星也曾轉向太陽能,但它夠大,能宏觀調控、截長補短,所以可以很快以強化OLED弱化太陽能的策略再出發。現在的三星靠著OLED吃遍天下,而友達卻還在泥淖中力求脫身。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優點,大學合併並非「大吃小」這麼簡單的思考(如果大到不靈活也可考慮分設),更何況,大學整併非台灣首開先例,從未聞學校合併將使「藝術將成為祭品」,這似乎有點危言聳聽!
五、                196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是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與聯合書院合併而成,除了在頒授學位上有中文大學之名,三個書院在招生、教學、行政等事物上皆獨立自主,各行其是。1976年香港政府改造中文大學為單一制行政結構,當時新亞書院數名國學大師級校董以政府違反書院獨立自主性為由辭職以示抗議,香港政府不為所動,才能使原本分散於香港市區樓層中的書院逐漸蛻變為全港最大,佔地134公頃,開闊宏偉的沙田校園。ˊ整併後的中文大學不斷壯大,建築學院、工程炫、醫學院、工衛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陸續成立,今天的中文大學在學術地位及發展潛力上都遙遙領先台大。
六、                「南藝大『平衡了台灣南北藝術教育落差的功效,……唯一一所在台北之外的獨立藝術大學將因此消失,本國亦將失去一個藝術文化人才培育的搖籃,……也違背了社會上對加強培育文化創意人才的熱烈期待。』」先說平衡,如果以名稱來看是南北平衡了,有北藝大也有南藝大(但沒有中藝大和東藝大,不公平?不平衡?)其實真正發揮平衡功能,得包括台南大學、長榮大學、台南科大、昆山科大等台南設有藝術相關科系的大學,如果「南」還包含南部縣市,則嘉義大學、南華大學、中山大學、高雄師大、高雄大學、樹德科大、屏教大……等等有藝術相關系所者皆屬之。而併校首在行政層級和校名的問題,也許「南藝大」(名稱)會消失,但原有院系、師資和學生不會消失,也就是真正的主體和藝術學門(實質)仍然存在著。至於文化創意人才的培育,社會上會因此議題而對南藝大有熱烈期待?站在文創第一線的視傳、工設、資傳、商設等科系應該會被寄予更多厚望吧!
七、                「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一所藝術大學被併入其他綜合大學,……尤其當文化輸出已成為一國經濟發展的新藍海之時,……正是本國文化教育中最為匱乏並急需頃注的。」藝術大學何其神聖不容侵犯?藝術大國法國巴黎的十幾個國立「綜合」大學容納多少藝術學門(尤其是巴黎第八大學)?一定要藝術大學才能成就藝術大業嗎?而新藍海的思維首在「擴大」,教育部的五年五百億優先給那些高分的大學,臺、成、清、交是也(成大排第二),曾經問一位新竹的教授朋友,怎麼有這麼多的資源(帶學生出國訪問等)?他所任教的研究所是該校的邊緣學院的邊緣所(泛藝術類),雖只有分到肉湯,大約是該校獲每年十餘億獎助款的五、六百分之一,才二百萬「而已」!而這數目是該所原本一年的預算,突然多出一倍的經費,獎助業務和能量能不擴大嗎?北藝大、南藝大的一個所能有多少預算?死守著校名而不強化能量,怎麼進入藍海呢?而堅持藝術之神聖而不廣結善緣,只會使自己陷在匱乏的紅海中。
八、                其實,凡有併校就有抗爭,十幾年前北京中央工藝美院併入北京清華大學也是紛紛擾擾,併入之後的美院成為重點大學的成員,資源、機會和身價因而不可同日而語。清華擁有人文、社會、生科、環境、理工、醫學、經管等17個學院,是中國985211工程所屬重點發展之高級院校,資產近500億元,清華併工藝美院後的美術學院除「工藝美術」系外,如今已有繪畫系、雕塑系、史論系、工業設計系、環境設計系等十個系所,且多設有博士學位,這和當時侷促一隅難以擴展的工藝美院相對照是何等不同!幾年前台大與國北師併校之議,老校友們認為「台大算什麼,我們在日治時代可是第一志願」,由於反對的聲音太多使併入台大之議至今未能成案,而清華大學併竹師也沒成功,清大學生還曾靜坐抗議,竹師則有老師反對到底,還有其他學校的整併也都困難重重,何以如此?何以那麼多資源有限發展受困的小型學校反對併入大校?除了怕權力、資源的減少(行政體系及教師的思考),另則是本位主義或名位迷失使然。
名重要還是實重要?中央政府組織精簡搞了十幾年也是如此,體育不重要?為什麼要回到教育部?青年不重要?青輔會怎可以撤?新聞局、退輔會乃至於原委會等哪一個不曾站在本位力抗到底?台灣只有二千三百萬人口,竟有約四十個中央部會(還不包括公預算法人制的機關,如國藝會等),日本一億多人口,中央只有十餘個一級部門(省),他們的文部科學省是台灣文化、教育、體育、國科會、原委會、國藝會等之集合體。一個中央機關,部長、副部長及直屬機關首長(如文化部有十幾個),辦公室內有秘書、職員、司機等,加上人事、會計、總務等組室,光人事費就十幾億了;一個小型大學,校長、副校長(含主任、秘書、司機……)、人事、會計、總務長之外,還有教務、學務、研發處、國際交流、公關室等,算一算各處室的職員有多少人,人事費也可以上億了。中央部會不能整併就和大學不能整併的情況是差不多的,政府不縮,大學不減,台灣怎麼可能有希望?而併入教育部後的「體育」會因此而難以發展?併入文化部的「影視」會短少資源?事實上,從義務教育的體育到專科大學的體育到城鄉社會的體育,乃至各科競賽的掖助,教育部都比體委會更有統合及支援的能量;而轉入文化部的影視,單單在「文創產業」項目下的龐大資源就遠非新聞局時代所能供給。
藝術大學固然很藝術,綜合大學也不因此而不藝術(如東海的建築系或實踐的設計系所等),當代藝壇的知名人物如李明維(耶魯大學)、蔡國強(筑波大學)、薛保瑕(紐約大學)等皆綜合大學畢業,董振平、郭振昌、楊茂林、吳天章、涂為政、王俊傑、彭弘志等藝術家不也都是自師大、文化畢業的嗎?至於藝術專才之聘用,藝術大學的確比較不必和其他學門溝通(如校評會委員),但嘗試去說服其他學門仍然是可能的,國立綜合大學也有此一管道,敝系(東海美術系)也聘有藝術專才(專技教師),並非藝術大學所獨有(其實,張大千、齊白石乃至於謝德慶這樣的大師根本不需要進入大學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一再強調「專精」的重要,只會導致「分」而不會走向「合」,只會走進細細窄窄的胡同裡。
站在學生的立場,只要學校能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更好的學習環境,不管校名是東海大學或西海大學,也不管是該分立或合併,他們應該不會在乎的。站在務實的角度思維,才能從迷霧中走出。作家阿城說過,前衛藝術和古老巫術一樣擅於進入催眠狀態,不僅自己在「催眠」的狀態裡,也善於令觀眾進入同樣的情境中,此所以前衛藝術家常常自視神聖,久之則高揚其專業於體制化的神龕內,使他們成為化外之民而不自知,而社會大眾被催眠已久,所以這個高揚藝術至上的連署得以獲得廣大的迴響。
教育部該不該改革?應該改其實用功利之取向,而大學整併並不屬之[1]。究其本,不僅藝術大學可以併入綜合大學,那些獨沽一味的專科大學也可以考慮合併,連同在新竹的清大和交大都可以考慮合併,甚至文化、教育、科學、體育等部門更可以考慮合併[2],或許更為有利於施政,在更多元豐富的聯結中仍能自由、獨立與自主,才有利於從狹隘的專業走向博雅,才能真正的走向——大學之道。




[1] 如果合則有利就該整併,如果分而有利就該分校,以世界領先的幾所大學看來,以台灣政府的財政情況來考慮,以及文化發展的未來趨勢來觀察,台灣的小型專科大學走向整併未必沒有好處。
[2] 筆者曾執行藝術教育業務,預算充足時獲得各部門補助,預算緊縮時,文化(文建會)、教育兩部門皆推給對方,以致業務無法繼續,若在日本(均屬文部科學省)當不致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