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言
如果上網使用Google搜尋引擎搜尋關鍵字「筆墨等於零」,可以得到71400項之多的結果(截至2013年底),大略掃瞄一下,扣除八竿子也打不到的無聊聯結,的確與「筆墨」相關的議論至少上萬條,篩選過後言之有物的至少也有幾百篇。可以說,在學術界能獲得這麼多的關注且擴散效應如此之大的藝術論爭,前所未有!
吳冠中發表於1992年香港〈明報週刊〉的《筆墨等於零》,一共只有783字,之後引來萬青力、張仃、王伯敏、郎紹君、劉驍純、劉曦林、陳綬祥、陳傳席、何懷碩……等百餘位知名藝術工作者動輒數千字甚至萬餘言的回應,如此大量的文章和豐富多元的論點,不免要驚動藝壇。《美術》、《美術報》、《美苑》、《美術觀察》、《文藝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媒體或轉載或採訪、編輯,也把「筆墨」的討論搞得沸沸揚揚。於是,海內外學術單位舉辦關於「筆墨」的研討會,研究所考試也以「筆墨」為試題,課堂上針對「筆墨」的師生對談、網路上爭辯「筆墨」的文章那就更難以計數了。這篇小小的短文竟能造成如此大的擴散效應,能不令人稱奇?
《筆墨等於零》意謂著筆墨不重要,甚至什麼都不是,吳冠中的用詞如此強烈,衝撞的又是文人美學傳統最在乎的筆墨,這顯然是美術界的「打倒孔老二」之舉,有人要打倒文化傳統,當然也會有人挺身而出捍衛到底,誓死弘揚筆墨美學的高度成就。其實,筆墨的是與非也就是中國(東方)/西方(歐美)、傳統/現代的功與過,爭端一起,這糾葛百餘年的文化論辯就藉「筆墨」又再度捉對廝殺了,只不過,此次戰爭是在水墨「本土」領域內,擁護筆墨價值的論述遠比反對者多,人多勢眾加上幾篇擲地有聲的文章押陣,使筆墨派似乎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支持。
關於筆墨的論戰,已可謂是世紀之辯,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已經出現好幾波,但從未有過此番盛況,何以如此?除了標題(聳動)、主角(吳冠中及其影響力)、時空(較為自由開放)等因素外,造成事件波瀾壯闊的最重要原因是對「筆墨」的認知大不相同,雞同鴨講,越講越亂越分歧,當然也就造成了趁亂勢起的局面!
由於交戰的隊伍太龐雜,想要釐清各家觀點實在是件大工程,而且恐怕剪不斷理還亂。因此,本文只能就交戰雙方的主要文章進行探討,也就是吳冠中和張仃二人的代表文章作為論證依據,試圖把「筆墨」是怎麼一回事,有何價值可供後人再繼續探索的問題再進行一次挖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